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 2021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10.32億
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日前發布的《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》顯示,截至2021年12月,我國網民規模達10.32億,形成全球最為龐大的數字社會。全“數”前進的中國,正用一系列數字匯聚經濟發展的巨大動能,成為未來產業的核心引擎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力量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,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。先后提出要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和國家大數據戰略,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;推動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,建設數字中國、智慧社會;發展數字經濟,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,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,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等,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。
我國數字經濟體量不斷創造歷史新高。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由2005年的2.6萬億元,擴張到2020年的39.2萬億元,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38.6%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顯示,2020年有13個省份的數字經濟規模超過了1萬億元。即使在2020年,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全球經濟下行的疊加影響,我國數字經濟依然保持了9.7%的高位增長,成為我國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。同時,我國數字基礎設施與用戶規模十分龐大,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網絡,網民規模世界第一。
隨著互聯網應用和服務的廣泛滲透,我國逐步構建起數字社會新形態:短視頻、直播正成為新的生活方式。截至2021年12月,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9.34億,全國有近一半的人看直播;購物方式、餐飲方式發生明顯變化。截至2021年12月,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8.42億,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5.44億;在線公共服務進一步便民利民。截至2021年12月,我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達2.98億,高峰時期有4.68億人使用在線辦公。
中國互聯網協會咨詢委員會委員高新民表示,我國互聯網發展呈現四方面特點:形成了全球規模最大、應用滲透最強的數字社會;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進一步提升,城鄉差別正在縮小;中老年網民規模增長最快,普遍服務得到重視;互聯網平臺經營及數據安全加強監管,引導互聯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。
內容轉自經濟日報:原標題——數字經濟引領產業轉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