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藥行業 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 為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指明了路徑
4月10日,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》正式發布。《意見》明確,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,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,加快建設高效規范、公平競爭、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,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。這為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尤其是中藥(材)市場交易的規范化指明了路徑,帶來了利好。
長期以來,中藥飲片行業存在缺乏跨區域互認的質量標準、生產企業“小、散、亂”、自動化程度低、流通鏈條長、全程溯源難,以及交易市場混亂、價格波動大,監管難等諸多問題,嚴重制約著中醫藥現代化、產業化發展。
如何破解這些“頑疾”痛點,真正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?對此,《意見》為中醫藥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“施工圖”。《意見》將“使生產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費各環節更加暢通,提高市場運行效率,進一步鞏固和擴展市場資源優勢”作為首要工作原則;將“發揮市場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,降低市場交易成本”作為主要施政目標之一;并提出“加快推動商品市場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級,鼓勵打造綜合性商品交易平臺”和“加快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”。
值得關注的是,全國部分省市也正在進行有益探索。今年1月6日,三明采購聯盟(全國)省際中藥(材)采購聯盟首次聯采工作啟動,聯盟指定的交易平臺山東互聯網中藥(材)交易中心首次“亮相”,作為行業期盼已久的全國首次中藥(材)聯采,共19個省、86個城市、9547家醫療機構參與報量,規模超過100億元。3月3日,首批21個中藥飲片品種的聯采工作正式開始,據了解已有山東、寧夏、山西等多個省份下發通知進行帶量采購數據填報,預計該次聯采工作將在4月份完成。
山東互聯網中藥(材)交易中心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“五年取得突破”重點項目,是近年來山東部署建設全國最大規模的中醫藥產業創新聯合體,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,促進商品要素資源暢通流動的重要行動,充分體現了《意見》中“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,更好發揮政府作用”“推動增長、激勵創新、優化分工、促進競爭”的原則。
該中心已經建立起了支撐中藥(材)從“地里”到“胃里”的全流程交易、服務平臺。基于堅實的數字化平臺能力,中心打造了“質控溯源、質量保險、合量議價、交易結算、智慧藥房”五大核心體系,從而破解中藥(材)流通領域的諸多行業難點,助力聯盟省市成員構建“從產地到患者”的中醫藥服務閉環,推動實現聯盟省市中藥(材)供應的“保質、提級、穩供”。
行業人士認為,山東互聯網中藥(材)交易中心通過以上核心體系支撐中藥(材)聯采,可圍繞“有效質控”、“優質優價”的核心訴求,驅動市場重塑,建立起匹配聯合采購需求的合理、有序的流通體系,倒逼企業完善質控體系提升市場競爭力,并推動上游的中藥材規范化種植。同時,基于數字化交易平臺可實現供應的合理“平衡”和“調度”,最大程度減少上游價格波動對飲片市場的影響。這與《意見》要求的方向是一致的,從長遠來看,將對中醫藥行業的規范化發展、高質量發展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。
內容轉自中工網:原標題——推動產業由大到強,中藥飲片專業聯采促建統一大市場